近段時間,化肥行業間沸沸揚揚議論最多的莫過于尿素市場低迷的話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尿素價格全國性走低,相當一部分産品出廠價已經抵達成本價。對于尿素行業今日的苦果,雖有不同觀點,但普遍認為,産能過剩是尿素行業市場受挫的根源。
由此,讓人們想到了目前的二铵市場,2007年初國際二铵市場的風雲突變,幾乎讓所有業内人士大跌眼鏡,從進口數量的銳減,到出口數量的倍增,“牛氣沖天的二铵”與“熊市中的尿素”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時間,二铵似乎成了化肥市場的“硬通貨”,刺激着原本過剩的産能進一步擴張和釋放。樂觀也好,悲觀也罷,透過目前的出口熱和擴能熱,業内人士認為,如果不能理性的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尿素行業的今天将是二铵行業的明天。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縱觀目前化肥市場,和尿素行業相比,二铵産能過剩比例遠大于尿素。據統計,全國二铵生産企業大大小小共有26家,産能近900萬噸,2007年下半年,受出口市場的影響,國内還将陸續新增産能200萬噸,而國内曆年的需求僅為600萬噸左右。到2007年底,且不說國際市場供需會發生什麼變化,僅國内二铵産能供給就高達1100萬噸,後續産能還會增加多少?
二铵産能的擴張,必将加劇磷礦資源以及能源的開發和消耗。作為“生命元素”,磷資源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性,而我國每年消耗的高品位磷礦超過1億噸,國土資源部已将之列為2010年後緊缺資源。一方面是高品位磷礦消耗殆盡,對低品位磷礦的浮選投入,将迫使企業增加更多的生産成本。另一方面,磷資源的匮乏和過量消耗将對發展中的磷複肥行業帶來緻命的打擊。
由于行業集中度不高,和國外大公司相比,企業競争力水平較低,抗風險能力弱,對市場控制和影響力不強。按目前國家政策走勢,未來将會逐步取消對化肥行業的優惠政策并加大對資源性産品出口的控制力度,擡高出口門檻。一旦出口受阻或國際市場發生變化,國内供求将嚴重失衡,剩餘的500萬噸産能将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市場不相信眼淚,供需最終決定價格,屆時,供過于求、成本上升、價格下降,尿素行業的悲劇将在二铵行業重演。
針對目前二铵市場現狀,我們首先應該對國内外市場有一個深入的分析和清醒的認識,不能盲目樂觀。此次國際二铵供需失衡,主要是生物能源的興起,拉動了國際需求,更重要的是國際最大的二铵生産商美國美盛公司限産保價導緻此次漲價、供需失衡。因此,綜合分析,目前國際市場的供需失衡,并不是實際生産供給能力出現不足,而是由于國際大集團為了保護自己的資源、提高産品利潤而限産的結果。從市場發展規律的角度來看,目前的國際市場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結合我國資源以及國内供需狀況,企業不應該被短暫的眼前利益迷惑而盲目擴張二铵産能。
商者無域,相融共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随着中國加入WTO,競争國際化将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力求做大做強,這本無可厚非,但如何合理利用資源、利用現有産能,規避市場風險,最大限度地節約本國資源,創造利潤,不僅需要行業相互間的協調,更需要企業之間的自律。因此,為避免盲目投資而造成産能過剩和資源浪費,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從傳統産能擴張的增長方式,向注重技術改造降低生産能耗,通過企業間的并購和重組等方式轉變,還可通過轉變經營方式和赢利模式,用資本輸出來替代産品出口,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方面,國外大的跨國公司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